中医体质辨识仪介绍体质的两种观点

  中医体质辨识仪指出中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体质”观的形成中国人对体质的理解有着“传统”与“现代”2种观点。“传统”体质观早在西汉时期的中医学典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了阐述,概括来说就是“阴阳平衡”理论,认为人体由于阴阳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素质特征,它通过人体的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发病倾向等方面综合判断人的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仪介绍体质的两种观点
  “现代”体质观体现在学校的体育教育领域。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成为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也揭开了体育领域体质观渐进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医体质辨识仪表示此时的“体质”多指身体素质,即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如速度、灵敏、力量、柔韧、耐力等身体机能能力的表现(见《辞海》),所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学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体育锻炼或身体素质练习来实现的。
中医体质辨识仪介绍体质的两种观点
  直到1982年在中国泰山召开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议上明确了现代“体质”的定义,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中医体质辨识仪表示它是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增加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内容。可见,“现代”体质观是在综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测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质状况。中国学生体质测试就是基于这一理解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成为学校体育领域研究学生健康问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