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体质论治诊疗思想的提出

  中医体质辨识厂家了解到,在体质与诊断的关系上,《素问.脉别论》中说:“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诊病最重要的理论是观察人体强弱、骨肉和皮肤形态,从而了解病情,这是诊断上的大法。
  在《素问.徵四失论》中同样指出,医生在诊病时“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宜,不别人之勇怯……此治之三失也”。这里的“勇怯”、“寒温”指的就是人的不同体质状况。总之,辨体质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原则,医生在临床诊断时应首先全面了解病人的社会、生活、精神、体质状态,若不注意区别体质的肥瘦、寒温、强弱,仅凭诊脉治病就会惑乱不明,甚至出现诊断上的过失。
  因人制宜、强调个性化治疗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原则。在体质与治疗的关系上,《黄帝内经》体质理论首先强调辨体质论治的重要性。《素问.部九候论》中指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黄帝内经》体质理论还认为,体质的差异还表现在对治疗方法和药物性味、剂量的反应性和耐受性方面。《素问.常政大论》中提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应针对不同体质对药物的耐受力,选择药味的“厚”、“薄”:对体质强健、能够耐受性能猛烈的药物的人,可用气味俱厚的药物治疗;对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者,用气味比较和缓的药物治疗。不仅药物治疗如此,针剌疗法也是如此。《灵枢.终》中就提出“凡剌之法,必察其形气”,应根据人体体质的不同状况和类型来决定针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