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意义


中医体质辨识意义
 一、应用于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通过健康评估来对人群进行筛选分类,然后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来制定健康改善目标,在此基础上选用针对目标的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目前的健康评估,多是依据西医理化检查,将指标异常作为健康不健康的标准,但在加入中医体质辨识后,就能对虽然体检指标正常,但已是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进行早期干预。比如一个人焦虑,仪器查不出来什么异常,而中医体质辨识补充了仪器不能做到的部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同时,正是由于体质的不同,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也不尽相同。
  二、应用于生命前期的防护
  体质差异、个体体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这种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包括先天之精(含有遗传基因)的遗传性和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情况两种因素。明确体质状态,尽可能将遗传以及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降至最低,把“治未病”工作提到生命前期,对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应用于亚健康人群的防治
  通过在全国进行2万例调查后的分析显示:各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关系密切。同时,发现疼痛型亚健康与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正相关;早衰型亚健康与阳虚质、痰湿质正相关;疲劳型亚健康与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正相关;心理型亚健康与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正相关。这些研究说明了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为依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调体措施、改善体质偏颇状态、防治亚健康提供了依据。
  四、应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质上是生活方式、行为、情绪等造成的身心整体失调的局部体现。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防治面临着“临界状态无人管、临界状态无法管”的尴尬境地。因此,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筛选、预防是防止这些疾病发生、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卫生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能够改善体质偏颇,预防慢病的发生。研究还显示:痰湿体质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要根据体质类型建立辨体防治方案,对高危人群进行方药干预,纠正体质偏颇,从而达到对相关疾病预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