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仪“治未病”思想应贯穿疾病防治的整个过程

  中医体质辨识仪“治未病”思想应贯穿疾病防治的整个过程

  1.2.1 未病养生,中医体质辨识仪防病于先肿瘤属于祖国医学“积聚”、“癥瘕”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 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说明肿瘤的发生多与体内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积聚,外邪侵袭等有关。未病先防强调养护人体正气,防御病邪入侵。即在肿瘤发生之前,通过调节饮食起居、精神调摄、体育锻炼等提高人体正气,预防肿瘤的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体质辨识仪“治未病”思想应贯穿疾病防治的整个过程


  1.2.2 欲病就萌,防微杜渐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漫长复杂的病理演变过程,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就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癌变危险性增加的临床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易发生胃癌。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指相应的病理变化比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易发生癌变,如果不加以控制继续发展下去具有癌变可能,如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等。此时若及时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把其消灭在萌芽阶段,可防止病情恶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1.2.3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中医体质辨识仪预防肿瘤转移是决定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中医学认为,脏腑之间生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乘侮亢害关系,一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其它相关脏腑。因此要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治疗疾病于未传变之时,清代医家叶天士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

  中医体质辨识仪临床上在肿瘤疾病发生转移之前,要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乘侮和经络传变的关系,先安未受邪之脏,防治疾病的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