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仪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中医体质辨识仪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现代医家对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医家们对中医体质学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如王琦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之上提出的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为相对健康体质;其余8种皆为“偏颇”体质[7]。


中医体质辨识仪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9种体质的分类是以是阴阳气血津液及现代体质分类为基础,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反应状态制定出了中医体质9种分类和特征[8]。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并于2009年4月9日由中国中医药学会颁布《中医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范围,术语药医学会颁布实施,这对于规范中国中医体质辨识提供了方法及理论支持[9]。匡调元创新提出生态体质学说,生态体质学说包括“气象因素与体质”“环境因素与体质”“地理因素于体质”等,强调人体疾病的根源在于人与天、与地、与他人相互关系的紊乱以及机体内部功能、结构、代谢的紊乱。中医体质辨识仪匡调元在1977年首次提出病理体质分型学说,以阳明、气血、寒热、虚实、燥湿的病理、生理特征,将人体划分为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质6种体质[10]。

  晦涩质于瘀血相关,燥红质属阴易亏,迟冷质属阳易衰,倦晄质属气血不足,腻滞质多痰湿。从体质的忌角度也分析用药禁忌,晦涩质忌凉血涩血,燥红质辛燥,迟冷质忌苦寒,倦晄质忌破气破血,腻滞质忌阴药。不仅如此也提出了根据体质的食疗指导,对不同体质的饮食指导做出了详细的阐述[11]。


中医体质辨识仪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何裕民等[12]提出体质六分法,将中医基础理论、前人研究成果等相结合,同时充分结合了现代疾病临床表现的基础之上,中医体质辨识仪提出将体质分为6种,分别是强壮型、虚弱型、偏寒型、偏弱型、偏湿型和瘀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