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的关系问题

  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的关系问题

  《内经》虽然已经提出了“四诊”的内容,但更重视的却是色诊和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并且屡屡强调二者结合的意义。《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徽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能合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可以万全的说法,将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两种诊法和它们的合理结合的意义提高到诊病的最高度,这与“医经”一派本来就是以经络的全面检查做为诊病方法有关。在《内经》时代,经络检查大体分为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和色诊两部分,但还有一定的联系和习惯上的沿袭性,所以时常出现这种说法和态度,实际上此时色诊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两者亦确实有既已独立又有若于交叉联结,故尔对此不能不作必要的分析论述,这对全面实际的了解《内经》的脉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的关系问题


  《内经》出现了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专论

  《内经》继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起源到达了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形成的历史阶段,书中论脉的内容很多,而且出现了专论,已向专门之学的方向发展。例如:《素问》有“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部九候论”等,《灵枢》有“论疾诊尺篇”,其他素、灵诸篇涉及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的内容则不胜枚举。其内容之丰富、联系之广泛,为古今各种医书之冠,但是由于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尚在形成发展阶段,它仍然带着前一历史时期的某些遗迹和习惯,就是仍不能与经络检查的其他方法,尤其是色诊非常明确地分开(当然色诊的专论中,亦有涉及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的类似现象)。例如《素问·脉要精徵论》中,开首当然是论诊脉方法的:“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但跟着就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在中医体质辨识仪脉诊的专论篇章里一再讲五色的诊法,如:“赤欲如白裹朱(白当作帛),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碧之淨,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仓。”等等。对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的结合亦提出要求,说:“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诊脏腑之脉亦是结合色诊论述。


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的关系问题


  如:“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


中医体质辨识仪色脉的关系问题


  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牌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所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有时还仍然将脉色说成是一回事。如:“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